当前位置:金属标牌制作资讯国际观察:安倍支持率创新低日本政局前景难测
国际观察:安倍支持率创新低日本政局前景难测
2022-09-16

日本部分主流公布的最新民调结果显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内阁支持率日前再创新低,已跌破30%,进入“区间”。为,安倍已使出浑身解数,包括下月重组内阁,但效果如何难以预测。

分析人士认为,安倍内阁及执政党自民党支持率持续低迷的状况若无法扭转,安倍的根基或将遭受重创,日本政局也将增加新的不确定性。

日本朝日17日公布的民调结果显示,安倍内阁的支持率已跌至29.2%,再次刷新近期日本主流民调支持率的最低纪录;而不支持率则升至54.5%,比该上月调查时大幅增加了近13个百分点。此外,日本社近日公布的最新民调结果也显示,安倍内阁支持率已跌至29.9%。

这不仅是安倍第二次执政以来内阁支持率的最低水平,也是安倍内阁支持率首次跌破30%大关。而内阁支持率跌破30%在日本被为进入“区间”的标志。

今年以来,安倍对其所牵涉的森友学园、加计学园丑闻缺乏正面回应,对失德、失言的阁僚和约束不够甚至有所包庇,通过“共谋罪”法案和抛出修宪时间表,这一系列问题造成安倍内阁支持率下跌不止。

朝日报道指出,安倍自第二次上台以来,其内阁支持率在审议《特定秘密保》和新安保法时也曾出现过下滑,但随后均恢复到原有水平。而此次支持率下跌的原因与前两次不同,已不再是某个特定的事件或政策,而是安倍内阁强硬的执政姿态导致选民不满。

为支持率进一步下跌,安倍近期使出浑身解数,但目前看来作用有限。

首先,安倍祭出“外交”这一支持率的“法宝”。安倍本月初出访欧洲时与欧盟在日欧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中达成框架协议,并将其作为一大外交大肆宣传。

《每日新闻》的报道认为,日欧在协议具体内容上尚存分歧,此番却早早宣布达成框架协议,其中不乏安倍用外交为国内政局解困的意图。但由于欧盟希望该协议在2019年后生效,预计短期内谈判难有实质性进展,因此这项短期内难以刺激支持率回升。

其次,安倍本月13日再度就加计学园丑闻一事,同意在闭会期间召开审查会,并且他本人将出席。然而随后的民调显示,仍有近80%的不认可安倍对加计学园一事的解释。

再次,安倍表示将在下月初尽早进行内阁改组和人事调整。他没有透露改组细节,但表示将保留原有班底“”。

据社报道,自民有人认为不改变内阁“”就无法给人新鲜感,还有人担心被改组掉的人会有不满。同时,新阁僚如果发生丑闻将使内阁改组的效果立刻荡然,因此内阁改组伴随着风险。

而日本对安倍改组内阁反应也很冷淡。在朝日的最新民调中,54%的表示对内阁改组并无期待,而在共同社16日公布的最新民调中,这一比例达57%。

自从安倍领导的自民党在东京都议会选举中惨败之后,安倍“独大”的日本体系受到冲击,安倍本人在的凝聚力也有所下降。尽管安倍坚称原定秋季拿出自民党修宪草案的计划不变,但随着支持率的不断下跌,自民党的执政伙伴公明党已开始在修宪问题上发出不同声音。

有分析认为,安倍目前在修宪问题上正陷入两难:急于修宪可能导致执政联盟内部,令不稳定;而搁置修宪又可能引发自民保守不满,甚至可能对安倍在明年9月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中谋求连任造成影响。

同时,安倍支持率的下跌也加剧了自民党的。被视为“后安倍时代”有力人选的自民党前干事长石破茂、日本外务大臣岸田文雄等人陆续开始动作。

石破茂本月先是质疑“安倍经济学”的有效性,后又安倍所推行的招牌政策每年一换,近期还常对安倍的修宪大计唱反调。

岸田文雄此前已在经济政策和修宪事宜上发出有别于安倍的声音。虽然他最近又称将继续全力支持安倍,但有报道说,岸田领导的派系中已出现希望他离开安倍内阁备战自民党总裁选举的呼声。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安倍及自民党支持率下跌,但一直安倍的最大在野党却没有因此占到便宜,支持率不升反降,仍远远落后于自民党。日媒民调数据显示,各在野党支持率普遍较低。

分析人士指出,这一状况显示,现有在野党没有得到选民信任,尚不足以取代自民党。多数不支持任何政党而选择观望,这将给未来的日本政坛增加新的不确定性。东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领导的地方政党“都民第一会”在东京都议会选举中大胜表明,该党已在地方选举中成为自民党的替代选项。如果在全国层面也出现类似可成为自民党替代选项的,日本政局将出现重大变化。

中东欧政党积极评价:让“一带一”建设我们的未来在中央对外联络部主办的“2017中国—中东欧政党对话会”上,与会代表一致表示,支持并参与“一带一”建设是中东欧16国主要政党的决定,希望通过党际交流和政党对话会,进一步沟通协调彼此的构想,引领深刻认识这一对本地区发展的战略意义,共同推动“16+1合作”达到新高度。【详细】

中心主义遮蔽之乱近年来,很多国家出现了社会紊乱甚至失序的现象,如金融危机、暴恐频发、难民危机、选举出现“黑天鹅”事件、民粹主义高涨、右翼极端主义暗流涌动、种族歧视引发社会和骚乱等。面对“之乱”,社会要么、要么失语,既不能给出合理解释,又不能找到解决良方。“之乱”何以成了“灯下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