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属标牌制作资讯爱国卫生运动塑造文明健康新风尚
爱国卫生运动塑造文明健康新风尚
2022-08-12

本报记者 贾晓宏

春天,相约健康。

4月,第32个爱国卫生月到来的时候,抗击新冠肺炎的战斗仍在继续。疫情之下,爱国卫生运动有了新的内容。“抗疫有我,爱卫同行”,首都市民积极行动起来,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参加周末大扫除,清理病媒孳生地,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在防控疫情、清扫家园的同时,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垃圾分类、公筷行动等文明健康新习惯蔚然成风。

清扫家园,人人有责

爱国卫生运动之所以具有历久弥新的生命力,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始终植根人民、依靠人民。爱国卫生运动是爱国,是爱生活的城市,爱生活的社区,爱国卫生运动是人人参与,户户动员,清扫家园,清洁城市……爱国卫生运动持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爱国卫生月期间,本市广泛组织发动、开展周末卫生日、城市清洁日等群众性爱国卫生活动。

4月18日,星期六(002291,股吧),周末卫生日。金牌小巷管家、73岁的金大钧戴上口罩,早早走出家门,在东四的口袋花房里看了看他心爱的花花草草,郁金香已经绽放,月季含苞,紫藤上架……金大钧又到胡同里转转,91个花箱花池分布在东四头条到东四五条,老金觉得“又找到小时候的感觉了!”看完花草,老金掏出竹夹子,招呼着花友会几十名老朋友,开始捡拾纸屑垃圾……

行动起来的,不仅仅是小巷管家,还有“西城大妈”“朝阳群众”,“红马甲”“柠檬黄”,普通市民……在石景山区杨北小区,小学教师杨飞带着15岁的女儿一起在小区清理垃圾。4月18日,是金鱼池社区节,金鱼池中区社区居民、70岁的韩秀英正在和社区书记张淑英一起将30多尾小金鱼倒入清亮亮的小区水系里,不远处的7号楼前100多辆“缺胳膊少腿”的废旧自行车被党员干部集中清理,腾退出了一片干净整洁的居民活动场地。

仅仅4月18日这一天,全市就有25.3万市民参加周末卫生大扫除活动。

防疫卫生,从我做起

卫生大扫除,不仅仅是为了清洁家园,更为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4月25日,在怀柔商业街,公共文明引导员刘红松,完成文明引导任务后,还在擦拭街边的座椅,她随身携带的水桶中,按照配比调好了消毒液,“防控卫生两不误。”阳光下,刘红松披着的红绶带格外鲜艳。

在延庆区张山营镇下营村,妇联主任姚卫红和村民一起,分享抗疫经验。在通州区梨园镇公庄小区,王红蕾正和邻居一起投放鼠药,“一个小盒子里面放6粒。” 在石景山区,背靠着四平山的广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张杰和社区卫生工作人员清理小花园,灭蚊灭蟑灭鼠,“将防疫与公共卫生结合起来。”

针对疫情期间市民集中关注的公厕卫生、垃圾收运环境等问题,各区还加大公厕、垃圾分类桶站及周边消杀力度和频次,每日用消毒液和酒精对全市13510座公厕进行2次全面消毒,人体接触频繁的部位每日消毒不少于4次。同时,确保收运点、密闭式清洁站无臭味、无污水扰民;再生资源回收站随收集装车、随运输,加快转运,并做好清洁、消毒和通风,有效降低病媒生物密度。

4月以来,全市累计组织308万余人次参与爱国卫生运动相关活动,共清运垃圾42万吨,处理病媒孳生地77万处,整治各类超市市场2962个,投放鼠药100吨,进一步强化了市民的健康意识、家园意识、责任意识和公德意识,每一个人,从我做起,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按照要求做好个人和家庭卫生,为抗疫贡献力量。

文明健康,城市新风

“每一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这句话,从纸面变成了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不扎堆的健康共识,变成了垃圾分类、公筷行动等生活风尚,爱国卫生运动,不再只是一个周末,一个月的活动,而是融入每一天的生活点滴,让更多市民养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的健康生活方式。

周二上午10时,西城区广内街道工委书记彭秀颖来到长椿里社区,远远地,她看到社区居民带着打好包装的可回收废品、戴着口罩排好队等待工作人员回收废品,“爱国卫生运动促进了社区再生资源预约制的建立。”彭秀颖说。在西城区柳荫街,西城区城管委副主任施裕忠和同事们到居民大院参加扫除,一上午就清理了10多车垃圾,“我们正在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将部门工作与爱国卫生运动长期结合起来。”

爱国卫生月期间,健康北京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首都文明办、市爱卫会办公室等十部门联合起草了《首都市民卫生健康公约》,包含合理膳食、文明用餐、科学健身等十条内容,每一条配有核心信息和具体内涵,目前已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爱国卫生运动的好传统好习惯正固化为市民卫生健康公约,成为大家共同的自觉行为。